数据来自百度指数

关于“仿真机器人女友”的搜索量,非常令我奇怪,竟然是50岁以上人群的搜索量最大
但是当我们去除“仿真”两个字后

搜索量又变为30~39岁人群居多,这个比例更接近于我的预测
为何“仿真”二字导致了如此大的差异?
我将词语再次划分进行比较,继续分析

其中“仿真”一词的联想词主要集中与科技领域,20~29岁人群搜索量较大我推测应该是出于求知心理或工作需要
另外这里可以看出,单独的“仿真”,“机器人”,“女友”等词语在50岁以上人群中搜索量都并不突出

但是当我们再次修改词语,进行对比

“仿真机器人”和刚才的“仿真机器人女友”在50岁以上人群中都有极其明显的高搜索量
这反应了什么?

词语修改为“机器人男友”后,50岁以上人群的高占比又消失,另外“仿真机器人男友”甚至没有被收录
除此之外,还有20~29岁人群“聊天机器人”的高搜索量,是否反映了该年龄段人群的心灵空虚与寂寞?